在医疗影像设备国产化的浪潮中,杭州凯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凯龙医疗”)的23年发展史,恰是一部从“追赶者”到“定义者”的奋斗缩影。
4月6日,随着富阳区现代化新工厂的正式启用,这家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再次站上行业焦点。从打破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桎梏,到反哺国内外医疗产业,凯龙医疗的成长轨迹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,更折射出中国医疗装备产业从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跃迁的壮阔历程。
凯龙医疗新球管工厂
破局之路:从“卡脖子”到自主可控
时间回溯至1998年,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几乎被GE、SIEMENS、PHILIPS等国际巨头垄断,X射线管、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,价格高昂且供应受制于人。
凯龙医疗创始人丁凯带领团队从一间小厂房起步,决心要让凯龙成为未来的“小巨人”——“小”指专注于X射线管研发与制造,“巨人”指要成为行业领先、国际一流的X射线管制造商。
凯龙医疗创始人 丁凯
2002年,发布口内牙科用X射线管,后续成功导入美国Danaher Group,迅速打开欧美市场;
2007年,X射线管组件产线建成投产,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,成为GE及PHILIPS供应商;
2018年,与GE HealthCare拓展至多项目合作,双方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;
2019年,与联影医疗开展深度合作,协助乳腺成像设备项目开发;
2023年,各管型合计年产量突破120,000支;
2025年,富阳新工厂正式落成,年产300,000支X射线管产线投入使用。
凯龙医疗的崛起,深深嵌入中国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时代叙事。2015年,《中国制造2025》将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重点突破领域;2021年来,各级部委机构出台众多政策鼓励公立医院优先采购国产设备。政策东风下,凯龙医疗凭借技术突围,成为医疗影像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的典范。
“在导入凯龙球管的小批量发货阶段,30余台移动C型臂样机零报修的数据令我印象颇深”联影医疗X射线事业部总裁向军感慨道。如今,凯龙医疗不仅立足于国内市场,产品早已反哺国际供应链,出口至意美德日等传统技术强国。
联影医疗X射线事业部总裁 向军
新厂启航:智造赋能,定义行业标杆
此次启用的富阳新工厂,源自二十余年真空电子管制造工艺与技术积淀——总投资超1.3亿元,设计产能达6亿元,配备十万级洁净车间、自动化加工和智能化流转仓储系统。
凯龙医疗球管新工厂内部图
传统真空电子管制造融合了材料科学、精密工程与真空技术的复杂性,对过程控制及精度要求极高。但借助新工厂的自动化加工系统,口内牙科X射线管的制造周期相比全人工制造大幅缩短,制造一致性显著提升,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平。
凯龙医疗球管新工厂内部图
“新工厂不仅是产能的升级,更是中国智造话语权的象征。”凯龙医疗总经理丁凯表示。目前凯龙已实现年产口内牙科管100,000只,固定阳极管20,000只,旋转阳极管10,000只,管组件5,000只,产品远销全球140余个国家或地区,为众多国内外影像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核心部件支撑。
凯龙医疗创始人兼总经理丁凯
客户见证:品质驱动,合作共赢之路
在新厂落成庆典期间,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合作伙伴实地参观了新工厂。韩国DRGEM公司总裁J.B. Park评价道:“新工厂的建成将成为凯龙医疗进一步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、跻身医疗行业全球领先企业的重要基石。通过这一点,我相信它将照亮医疗行业的未来,并提供更先进的技术。”
韩国DRGEM总裁 J.B. Park
“十年前,美洲客户只认欧美、日本品牌,如今凯龙球管已占据巴西普放市场近70%份额。”凯龙巴西区域代理、KL Brasil负责人Israel Valentim在参观新厂后表示。而GE HealthCare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则评价:“凯龙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能‘制造’,更能‘创造’—— 凯龙的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,为国内医疗设备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。”
GE HealthCare中国供应链总经理 陈和强
未来宣言:以中国创新,服务全球医疗事业
站在新起点,凯龙医疗的目标不止于此。企业计划未来五年聚焦“DSA球管”“飞焦点乳腺管” “微焦点管”等前沿产品,并与浙江大学、上海大学、温州大学等机构开展紧密合作。“这些产品不仅代表着凯龙对创新的追求,更是践行与制造商伙伴共同成长的责任。”营销总监许戴炜强调。
凯龙医疗营销总监 许戴炜
23年逆袭:国产替代改写影像供应链
从实验室里的图纸到服务全球的“中国智造”,凯龙医疗的23年,是一部充满荆棘与荣光的国产化奋斗史。它的成长印证了一个真理:核心技术买不来、求不到,唯有自主创新才能突破重围。
如今,随着新工厂的启用,凯龙医疗正以更自信的姿态,与世界顶级品牌同台竞技——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,更是一个国家产业崛起的铿锵足音。
凯龙医疗国内外主要合作伙伴
END